资讯
先锋文稿 少年之声 科普在线
少年风尚 雏梦童行 家庭生活
校园
校园联播 教研活动 五星校长
升学帮手 青春滋味 少年百科
少儿MBA
媒介学堂 美文展评 榜样少年
研学基地 读书笔记 少儿国学
兴趣特长
舞蹈 绘画 演讲
书法 音乐 游学
 
 
网站首页 >> 兴趣特长 >> 书法
 
骆昉:漫谈书法艺术的美学魅力
辛文/少年先锋网/2019-03-01 17:13/阅读6072次

美学,这门既古老有年轻的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异彩纷呈、流派林立、枝繁叶茂。仅在文学艺术的美学百花园里,就派生出诸如:音乐美学、电影美学、文学美学等若干分支。书法美学正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朵刚刚绽开的鲜花,争风斗艳,绚丽夺目。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书法艺术视若家珍,世世代代的耳濡目染,使中国人对书法这一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线条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中国人之于书法,犹如蒙古人之于骑术、巴西人之于足球、德意志民族之于音乐一样,几乎把一根根的线条都溶入到了自己民族的血液之中。

中国书法之美饱含着两重含意,一是线条造型本身之美,这其中包括结构、布白、章法等;二是线条造型结构与其文字内容的完美结合之美。二者缺一便谈不上真正的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中国书法艺术从外观上看,是由粗细、形状不同的黑色线条以及这些线条在纸上留下的空白所共同构成的,而这些线条是各具不同的审美特性的。

 

 

横的线条就广义而言使人感到广阔和宁静,从而联想到如广阔的地平线、安宁的海平面等。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横画是保持汉字横向稳定的主要笔画。我们留心一下古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钟绍京、赵孟頫等人的楷书作品,那尽量向右伸展的长横,给了人们一种极其安稳的感觉。

 

竖的线条就广义而言使人感到升腾和挺拔,从而联想到如高山上的劲松、破土的春笋等。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竖画,尤其是长的中竖,往往是一个字的主笔。犹如人的躯干,树的主干一样,绝对保持着字的垂直稳定性和均衡感。古人说:“竖如柱,”“竖如倒笋垂露。”我们观察一下颜真卿、柳公权笔下那巍然而立的竖画,就给予了我们这样的审美形象。

 

斜线使人感到险绝或空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运动感。中国书法中的点、撇、捺、提等画都具有这种特性。王羲之说:“点若危峰坠石。”就是一种险绝的运动感。一个字当中,如果倾斜的线条多,就很容易给人一种险峻的印象。

曲线是点在空间中逐渐变换方向的运动的轨迹,它给人以流动、变化、柔和、优美的感觉。曲线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运用最广、变化最多。篆书中圆转而对称的线条;隶书中蚕头燕尾的波画;行书、草书中那形形色色的牵丝和连笔等等,都是曲线千变万化的形态。

这些线条经书法家只手,运用笔墨,在白纸上如意挥洒,造型出一个个优美的文字,与线条之间留下的空白相映成辉,在家之以落款、印章等点缀其间。便育生出了一幅幅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作品。

一幅书法作品,其线条造型美固然是很重要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与其线条造型之美的完美结合。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中不乏其鲜明的范例: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生活在放荡不羁的东晋时代,加之王羲之“东床坦腹”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和对书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决定了他必然能集古人之大成,开历史之先河,成为书学之圣,从而写出千古名作《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在创作时,所处的是许多文人雅士在一起聚会饮酒,畅叙幽情,举行祓祭等游戏活动的环境。王羲之的心情格外舒畅,酒醉之后运笔激书,写下的文字“字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其文章内容:“……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乐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感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是那样的相吻合。据说,王羲之在“他日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这并不是说他在以后写的字就不好了,而是离开了那样一种情景,其文字的线条结构已经不能和文章内容形成完美的结合了。正是由于《兰亭序》文字的优美与其内容的优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有了以后被李世民极度推崇的可能以致被推上“天下第一行书”的极峰。

再有一例,就是众所周知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线条结构上的造诣应是可想而知的。但更重要的亦是线条结构和文字内容的完美结合。颜真卿是在失去亲人,国仇家狠澎湃于胸的情况下,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当时并无心作书,但却写得神采飞动、姿态横生、笔势雄奇、超神入圣。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书法家深厚的功力,更可领略到书家当时悲愤的心情。即使是不了解作品背景的人,也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种悲愤的气息。其线条造型与其文字内容相映成辉,使作品成为千古绝唱,深得后世赞颂。

我们不妨可作这样的假设,假如以《兰亭序》的秀逸、奇丽的字体用于《祭侄稿》,而将《祭侄稿》中雄奇的笔势用于《兰亭序》,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其必然是:在观赏《祭侄稿》时,使人感到在极其俊美、秀丽的文字中存在着无限的悲愤。在观赏者心中似有这样的感觉,即:作品文字的线条造型使人心旷神怡,而文章内容却又使人悲愤交加。而在观赏《兰亭序》时则反之,在悲愤的文字后面却呈现出优美脱俗的内容。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使观赏者感到其线条造型和内容的极不协调,二者显得不伦不类。从而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导致观赏者心理上极度的不满足。这样,也就不可能在观赏者心中产生出与作者的共鸣,更谈不上有“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了。

现在,我们似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书法可以从线条造型结构和文字内容两个方面表现出其审美价值。但只有在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她的美学魅力,进而在观赏者的心中产生与作者的共鸣,给观赏者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美的享受。

 
   
 
 
 
关于我们 - 寻求报道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2024 yr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黄河少年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复制
陕ICP备20007593号-12 服务热线:181-9270-9294(同微信)
黄河少年网是青少年教育教养类垂直数位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赖的亲子社群平台。 我们希望,提供给学校和家庭,专业可信赖的教育教养解决方案。从线上(online)到实体(offline),分龄分众供应亲子家庭最合适体贴的优质内容、活动、产品与服务。